首页 资讯 正文

明男男:文化志愿服务“管快乐”

体育正文 9 0

明男男:文化志愿服务“管快乐”

明男男:文化志愿服务“管快乐”

明男(míngnán)男(左)参与“文化志愿乡村行”活动 受访者供图

夏日(xiàrì)的(de)(de)河南长垣孟岗镇,一场特殊的相声演出在村口进行。台下的观众有的摇着蒲扇,有的趴在椅子背上,连路过的司机都停下车,耳朵往人群里凑(còu)。台上,穿着大褂的年轻演员抖(dǒu)着包袱。台下笑声一片,有人拍着手喊:“说得中,这孩子的相声有咱河南味儿(wèiér)。”这位博得乡亲喝彩的相声演员叫明男男,是河南省文化馆的“90后”文化志愿者。

说起与文化志愿服务的结缘,明男男笑(nánxiào)称(chēng):“一开始跟着(gēnzhe)老艺术家开展文化服务,我是冲着‘管饭’去的,后来被观众的开怀(kāihuái)笑声激励,主动报名参与文化馆组织的活动,变成了‘管快乐’的年轻人。相声这门艺术接地气,让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更得心应手。”

明男男曾在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文工团工作,后转为自由职业者和(hé)社会(shèhuì)新文艺群体的一员,参与各类演出活动。“在社会演出活动中,我觉得自己更像乙方,得卖力气满足(mǎnzú)甲方的要求(yāoqiú),把包袱抖得脆。可时间长了,总觉得缺了点啥(shá)。”明男男坦言,文化馆组织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补上了这份缺失,让他找到了价值。

“文化志愿者这个身份,对我来说是演员的升级版,不仅要逗乐,还得有责任感,包袱得既有味道又有温度。”在参与文化志愿服务的过程中,他意识到,相声是能传递文化自信的小喇叭。哪怕(nǎpà)再忙,他也坚持每年参与几十场公益演出,过去(qù)十年间,他带(dài)着相声跑遍河南的乡村、学校(xuéxiào)、社区(shèqū)、部队,给更多人带去快乐。

“我受益于曲艺文化的滋养,希望(xīwàng)能用年轻人的方式反哺社会。”针对不同的活动,明男男会定制内容,比如去部队演出,加两段赞颂(zànsòng)子弟兵的“现挂”;去乡村(xiāngcūn)演出,赞美乡村的巨大变化;给孩子们演出,讲一讲“好好学习不马虎”的故事(gùshì)。

在他看来,年轻人最大的优势是有(yǒu)跨界思维。“我们主张把服务变成共创,让观众也能参与作品创作。精细化地做好跨界融合服务,这很重要。”明男男说,他尝试(chángshì)在相声表演(biǎoyǎn)中融入河南方言,让当地人觉得味儿正、外地(wàidì)游客也能听懂;还参与了当地的“咱村有戏”活动,让农民自己编村史、演村(yǎncūn)事,并(bìng)针对留守老人、外卖小哥等群体设计表演内容。

“每次跟着文化馆的大巴车下乡,车上的老艺术家(yìshùjiā)们化着戏妆、穿着行头,哪怕晕车也坚持演出。我们年轻人有(yǒu)什么理由懈怠(xièdài)?”明男男回忆,有一次他们(tāmen)去几百里外的村子演出,有的老艺术家腿不舒服,还坚持给年轻志愿者讲解“唱念做打”基本功。在这(zhè)一过程中,明男男收获了很多,他觉得自己是有组织、有传承使命的文艺工作者,因此更加勤勉。“在文化传承上,我们年轻人必须‘燃’起来。老祖宗(lǎozǔzōng)留下的包袱,咱得(zándé)接住了,再抖响。”他说。

这种归属感,让明男男成了(le)文化志愿(zhìyuàn)服务(fúwù)的宣传员。他的朋友圈里有很多志愿服务的照片,和搭档在田间说相声的身影,和老艺术家在大巴车上的合影,孩子们举着快板的笑脸……“一开始,有朋友听说文化志愿服务没演出费,还要跑这么远,不太有兴趣,我就带他体验(tǐyàn)了一次,结果现在他比我还积极。”明男男说,现在忙不过来(mángbùguòlái)时,就推荐(tuījiàn)同行师兄弟参加,大家都能(néng)在文化志愿服务中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。

2025年6月25日《中国文化(wénhuà)报》

《明男(míngnán)男:文化志愿服务“管快乐”》

明男男:文化志愿服务“管快乐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